违约证据:若主张对方违约,需详细记录违约事实,如交货延迟的具体天数、交付货物质量不合格的检验报告。因违约造成损失的证据,直接损失如因货物延迟交付导致生产停滞的误工损失,需提供工资支付记录、生产停滞证明;间接损失如因服务未达标导致商业机会丧失,需提供相关商业合作意向书、市场分析报告等。
纠纷发生经过证据:若因解除劳动合同产生纠纷,说明解除原因、通知方式及时间。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合同,需提供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文本,审查制度制定程序是否合法(是否经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示),以及劳动者行为是否违反该制度。调岗降薪情况,收集调岗通知、降薪前后工资对比证据,以及用人单位调岗合理性依据。
劳动者工作表现材料:工作期间的业绩考核记录、项目完成报告、销售业绩报表等,可证明劳动者工作能力和表现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书面表扬、奖励记录,也可作为劳动者工作表现良好的证据。若劳动者因工作受伤,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、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等工伤相关材料。
刑事诉讼
犯罪嫌疑人基本信息:记录犯罪嫌疑人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身份证号、户籍地址、现住址、联系方式等。年龄涉及刑事责任年龄判断,如已满十六周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,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对特定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。了解犯罪嫌疑人职业、文化程度、有无前科劣迹,前科情况会影响量刑。
案件情况描述:详细询问犯罪行为发生时间、地点、经过。如盗窃案件,明确盗窃物品、盗窃方式、盗窃现场环境等;故意伤害案件,了解伤害原因、使用工具、伤害部位、伤害程度等。确定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中的角色,是主犯、从犯还是胁从犯,不同角色量刑不同。同时,收集案件是否存在自首、立功、坦白等情节相关信息。
侦查阶段资料:若案件已进入侦查阶段,了解公安机关侦查进展,如是否已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(刑事拘留、逮捕等)及采取措施时间。收集公安机关已掌握证据,如物证(作案工具、被盗物品等)照片、鉴定意见(伤情鉴定、指纹鉴定等)、证人证言(询问笔录)、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(讯问笔录)。
法律适用及案例参考:研究案件涉及的刑法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,明确犯罪构成要件,判断犯罪嫌疑人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。收集类似案例判决结果,参考同类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量刑情况,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合理预期和辩护策略制定参考。
犯罪嫌疑人社会关系情况:了解犯罪嫌疑人家庭经济状况、家庭成员情况,如是否有需要抚养的未成年人、赡养的老人,家庭经济困难可能影响犯罪嫌疑人退赃退赔能力,进而影响量刑。收集犯罪嫌疑人在社区表现、社会评价等社会关系信息,良好社区表现、社会评价在量刑时可作为酌情从轻情节考虑。